* [1 k; l$ e; f" G【最终定稿的十二试舰战侧面线图】* b0 ^7 t, q( B1 ^( l8 P3 B
新飞机的特点很多,从外形上来说,他的区别很明显。新式飞机的体积大,发动机动力也更大。 - v7 Y4 P. z4 i) T( g, I+ t新飞机长9米,宽12米,空重1.6吨,发动机为三菱自产的三菱瑞星13型风冷发动机(875匹马力)。由于前两架原型机三菱坚持使用自产引擎的结果是性能未达指标,最大时速仅490公里/小时,因此从三号原型机起海军审查部强行责令更换成中岛荣12型发动机(950匹马力,更换原因见40楼)。而在当时日本技术条件下,950马力的发动机,体积也不算很大,勉强符合需要。 3 u, `2 W: F. z6 J' N( R: S( h* Q如果需要更强马力的发动机,以日本当时的技术,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就大得多了。带来的的就是,飞机不可避免的也要设计的更大。这样一来,机动性就会大大降低,也更重,更耗油,无法符合军方的需要,所以,根本没法这么做。' H. n( x! R( x$ m* z# X
堀越二郎事后回忆说:以当时日本的水平,制造的发动机动力要比欧美先进国家低平均 20~30%,所以为了获得更灵活的性能,不得不牺牲一些东西。最终是牺牲了防弹性能,但零战实际上还是勉强通过军方苛刻指标的,因为对引擎只有 1000 马力的飞机来说这些要求几乎是极限,当时它的空战能力很好。但是装备 2000 马力引擎的美国格鲁曼F6F“地狱猫”战斗机出现以后,我们的苦头就开始了,如何应付它?如果我们也有这种技术,在当时能够装备这种2000马力的引擎,也就不会如此忽视飞机的防御能力。这也是生产力和国力太差的体现,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飞机本身。作者: a113134 时间: 2015-7-10 15:47 T4 d& H4 {% U) v
为了保证速度,航程和机动性,堀越二郎使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在十二试舰战上,比如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超硬铝承力构造,大视界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设备。4 P" S' h7 y* f' i& n2 d
可收放起落架:老式的固定起落架会造成很大的风阻,可收放起落架可以将飞机的最高速度提高百分之十左右。 $ r# ~; D2 L$ j' F全封闭座舱:可以让战斗机在5000米以上高空作战。要知道,当时重型轰炸机已经可以飞到10000米高空,战斗机如果还采用开放式驾驶舱,根本没有办法拦截。在二战开始以后,高空轰炸越来越频繁。远的不说,国军的苏联援华轰炸机大队两次轰炸武汉机场(使用图波列夫SB-2,读斯勃-2),就是在8300米高空投弹轰炸。如果使用老式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因为它是敞开座舱,虽然视野很好,利于空战,但无法飞的太高,很难有效高空拦截。全封闭座舱可以让新式战斗机拦截任何一种高空目标。: O! n4 t# e8 w& j3 r& y
外挂副油箱:可以大大提高飞机的航程,却又不影响机动性。在空战之前,将油箱扔掉即可。但十二试舰战的油箱就多次出现扔不掉的情况(实际是挂架出现的问题,之后很长时间才得到解决)。航程上,如果挂载副油箱,可以高达3350公里(就算不挂副油箱也可以达到2200公里)。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要知道著名的英国喷火战斗机和德国德国Bf-109战斗机的航程,也仅有区区700多公里。2 z- I, I& }5 \
9 l) ^& O) k, G6 d7 E4 f/ Q0 j5 c' x4 F' {# L6 t
% Y/ y3 i6 y4 g3 e" } M【更换三叶恒速螺旋桨后的十二试舰战】 ! G$ J, p4 f& ]* }& s# m8 b& P+ [飞机的俯冲速度也高达630公里/小时,但这确实一个短板。由于机体、机翼较为脆弱,俯冲时候有一定危险,如果过速可能导致飞机失控或者解体。# ^' W q0 d5 L; G% E
其实,堀越二郎也没有完全说真话,他其实还暗中将军方的防御标准改了,自然不是改的高,而是改的更低。海军给新式飞机的强度系数是1.8,由于堀越二郎实在无法达到军方关于速度,机动性,航程等要求,只好偷偷的将强度系数改成了1.6。后来在军方的测试中,只有尾翼能够承受2.4倍的压力,机翼只能承受1.6倍压力,超过压力机翼就会脱落,而机身在承受1倍压力时就出现扭曲变形。只是木已成舟,军方也就装做看不见堀越二郎的私下修改,默认了这一事实。; E0 F! t Y: b h' B
1940年3月11日,十二试舰战的第二架原型机在试飞时意外解体,飞机坠毁,飞行员被活活摔死。当时并未查清这次事故的真正原因,设计小组归咎于翼梁和副翼平衡片设计上缺陷(实际是机翼的设计缺陷)。因此从第22架生产中的A6M2开始,机翼结构中引入了起加强作用的后翼梁。为了适应日本海军航母升降甲板的尺寸;从第65架A6M2起,采用折叠翼尖,折叠部分大约51厘米长,由地勤手动向上折叠。采用这些改进措施的飞机被定型为零式二一型;从第128 架A6M2开始,副翼调整片配平机构连接到起落架收放装置上,由于有了机械助力,高速飞行操纵副翼杆力大大减小,改善了高速时的操纵品质;从第192架A6M2开始,安装改进的副翼调整片配平机构以修正副翼摆动的问题,零式就这样边改进边生产。+ h5 u/ b: S4 K. h' s' i. j' a) b
3 W% o; R* \5 T( Y5 y3 f8 e5 t% ~2 Y2 Q
& J. S( X* H7 a0 K【一架隶属训练航空队的十二试舰战(A6M1)准备起飞,全机涂成浅灰色】 6 M" _2 j8 g5 S, q, b( i' n$ L4 }日军对十二试舰战极为重视,在第一次试验的时候,为了怕损坏试验飞机,居然没有用汽车搬运,而采用牛车。十二试舰战被拆卸成数块,用牛车送到试验机场。 & b% ` a2 \& g8 O' z" M 试验期间,这种新式战斗机表现出极为优秀的性能,却也表现出机体较为脆弱等问题,除了1940年3月11日那一次解体事故,还发生了三四起事故,主要是空中解体或者部件断裂。 3 ]7 x# v' ?' |% m E9 R这主要是机身相对比较单薄,一些设计不成熟导致,经过一定的修改,问题大体解决。正常来说,零式战斗机在使用寿命的前期和中期,不太容易出现机械故障,也不容易解体。至于防御能力弱则根本没有办法,如果想解决,只能重新设计。8 `2 I* d! D, o# Y; r5 O9 p6 a
1940年十二试舰战正式定型,并且开始量产。当时是日本神武纪年2600年,于是飞机也就被取名为零零式飞机,后来取名为“零式舰上戦闘机一一型”,简称零式一一型(同样以类似方式取名的,还有日本百式司令部侦察机。但零式战斗机的水上型号---二式水战在1942年7月加入服役之后,日本海军便废除了这种冠名模式(例如1942年开始研制的零式战斗机后继机A7M,便取名为“烈风”),公司代号A6M2A。虽然定名叫舰载战斗机,但并没装上航空母舰降落所需的尾勾,仅能作为陆基战斗机使用,实际定义上是偏向陆基普通战斗机的。作者: a113134 时间: 2015-7-10 15:48
19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日本大本营认为英、法等国无暇东顾,这正是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有利时机。1940年5月13日,由日本驻华第三飞行集团长陆军少将木下敏和联合空袭部队指挥官山口多闻少将精心炮制了一份《陆海军关于101号作战协定》,其要点是: 8 [) S! W. P) \: ~- O1 S(一)作战方针:陆海军航空部队紧密协同进攻内地。为此,首先压制敌之军事、政治中心的航空势力,然后摧毁其主要设施。 4 l. m3 @0 I. ?0 N(二)作战时间:预定自5月中旬起约3个月时间。实施对重庆方面攻击的第一预定为5月17日。作战时间分:第一期主要是对重庆方面作战;第二期主要是对成都方面作战。 7 R9 ~3 ^( D& y; ?3 J" `7 b
(三)参加兵力:(1)陆军,第三飞行集团司令部;飞行第六十战斗队(重轰:常用36架、备用18架),独立飞行第十六中队(司侦:常用6架,备用2架),飞行第四十四战斗队第一中队(司侦:常用5架,备用2架),独立飞行第十中队(战斗机常用9架 ,备用3架)。(2)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联合空袭部队)司令部:鹿屋航空队(中攻:常用18架,备用6架),高雄航空队(中攻:常用18架,备用6架)。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部;第十三部队(中攻:常用27架,备用15架、陆侦4架),第十五航空队(中攻:常用27架,备用15架,陆侦2架),第十二航空队(舰战:常用27架,备用9架,借用6架,舰轰:常用9架,备用3架。舰攻:常用9架,备用3架),第十四航空队华中派遣队(舰战:常用9架,备用3架)。 : a) `" h! i' Y" l' c- F8 c(四)攻击目标:重庆、成都及其附近之敌航空势力。重庆及成都市区周围潜在之敌军事及政治设施。在轰炸处于重庆及成都市区的敌军事及政治重要设施时,不要危及第三国权益。根据情况可以攻击重庆成都以外的敌之航空势力或军事设施…… 1 J' T/ E# p% B; B & }; Q; Q# V' i9 ` : B% m7 j$ G& e" s4 W: {4 Y; S / Y- ?* n" x# o"101号作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轰炸计划。日本政府及日本军方对其非常重视,认为它是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最佳途径。 5 \& c" l% t0 Y进入夏季后,日机轰炸愈烈,每次出动飞机少则近百架,多则150架以上。1940年6-8月,是日本“101号作战”轰炸的最高峰,而其中又以8月19、20两天最为猛烈。19日,日机猛增到143架,集中轰炸了市中区;20日,日机141架再次猛袭市中心,并首次投入最新式的舰载战斗机,完全控制了重庆上空的制空权;7月22日,日机120余架袭渝,因天气阴雨故改袭合川、綦江两地。日机投弹570余枚,炸死640人,重伤315人,合川县城70%被毁。 2 n$ I/ d; s0 Y7 I+ E1 j
据重庆防空司令部统计,这两天日机共投弹800余枚,炸死市民342人,炸伤360人,上万人无家可归。全市30余处中弹起火,熊熊大火烧遍全城,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2 A( k( g+ Z3 p2 t # R9 G' E5 t" R8 b& {. _4 U" `/ B) X% k
5 M: ~3 h8 d% [& c! y4 [
【部署于重庆的国军探照灯部队】 " I2 @+ e* g. J4 |此时日本军部对于1940年上半年的101号大轰炸并不太满意。 7 f' R- s8 g/ N- r: }/ V1940年上半年的轰炸,日军主要是在夜间,虽然依靠使用炸弹和燃烧弹造成重庆相当的损失,却离炸平重庆的目标还远得很。当时乐观估计,重庆毁于战火的面积也不到全城的十分之一。因为当时夜间轰炸机群没有先进的导航装置,所以轰炸经常偏出目标很远,甚至偏出几公里,导致轰炸效果有限。8 T6 Y/ |. m3 B# M: D
日军其实更倾向于白天的精确轰炸,这样命中率更高,威胁更大,毁灭性是夜间轰炸的数倍。遗憾的是,虽然国军仅仅剩下65架飞机可以作战,却仍然对日军轰炸机群构成相当威胁。3 |$ Q; C# H ~/ I3 Z9 H
参加101号作战的日军飞机有4500多架次,被击落和击伤430多架次。这个击伤,并不是指轻微的受伤,而是指比较严重的受伤。换句话说,就算国军空军实力如此之弱,日军又是在晚间作战的情况下,也有百分之十的飞机被击落击伤,这个损失并不算小。 - A0 x1 [3 H4 [2 H如果换成白天作战,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日军轰炸机群,一定会伤亡惨重。所以101号作战,也只能选在夜间轰炸。同时,日军在1940年5月发动枣宜会战的重要目的,就是夺取宜昌这个前进机场。这样一来,从武汉到重庆的距离,缩短400公里,只剩450多公里。虽然宜昌的机场不大,开始并不能容纳多少飞机,更无法容纳什么重型轰炸机。至少在重庆上空被击伤的轰炸机,可以选择迫降到宜昌机场,不至于半途就坠毁。作者: a113134 时间: 2015-7-10 15:49 : w6 g. ^' e( n+ R$ f" }5 t, E6 A+ J! F3 c4 i
所以,日军之所以花费巨大代价占领宜昌,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大轰炸。 4 c5 F9 Y" |3 T/ c" K8 @ P由此可见日军对轰炸重庆的重视程度!毕竟整个枣宜会战,日军伤亡也高达数万人之多。可惜的是,占领了宜昌,并不能解决轰炸机没有护航的问题。; G9 z5 P: m; B1 E. j0 D2 Q
表面上,当时陆军的主力战斗机中岛97式战斗机航程为800公里,海军战斗机96式舰载战斗机航程为1200公里,前者航程太短,就算从宜昌起飞,也是飞不到重庆,不谈。后者如果从宜昌起飞,显然是可以到达重庆。 4 D8 K% p5 h) h7 g) l/ u只是,日军占领宜昌,却并没有打通宜昌到武汉的水运,这条运输线还是被国军切断。唯一的公路汉宜公路则条件恶劣,无法大量运输,更不断受到国军正规军和游击队的袭击。 8 k& _' j; m' H: k所以,日军轰炸所需要的油料、弹药、零件等航空物资,都无法大量运送到宜昌。那么宜昌只能作为受伤轰炸机的迫降地点,不能作为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前进机场使用。到了1940年末期,日军已经非常需要航程能够达到2000公里的远程战斗机了。6 `. M* d4 X8 [# |6 |; }1 a$ i
这个的解决办法就是零式战斗机。 / G$ k1 h+ ~& F& R! M, P$ Q& d + i, g' U" C# B4 @$ w$ _: E : l8 A, u4 D( i$ h" ]; _; A& k6 h1 F' z+ P) l
这个时候,三菱对使用竞争对手的发动机有些不情愿,但也毫无办法。换了新发动机的A6M1型号改为A6M2。1940年7月15日,首架A6M2在日本本州机场首飞成功,试飞员志摩胜三。由于发动机功率的加大A6M2的性能全面超过了日本海军严苛的要求,整个试制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加上3号原型机到8号原型机等6架,此型零式战斗机共生产64架。% o2 A6 @' x. a! } x0 \$ ]7 O
侵华日军很快盯上了新研制的战斗机。日本海军航空队获悉本土十二试舰战研制成功的消息,立即申请装备新战机。在海军的山口多闻和大西泷治郎的强烈要求下,1940年7月21日,十二式试舰战15架预生产型的A6M2A在横山保上尉及进藤三郎上尉率领下,编成两个中队,从日本九州岛经上海、南京、安庆达到汉口,加入驻汉口的第12海军联合航空队,最终有40架十二试舰战进驻当地。7月31日,日本海军正式装备十二试舰战,在汉口当地调整后,十二试舰战正式命名为“零式舰上戦闘机一一型”,简称零式一一型。. s& D. ^# B: ~
1940年8月18日,中国空军SB-2轰炸机9架前往轰炸宜昌时,“受到了不明日机攻击”,当场被击落4架,但是也没有引起中国空军丝毫警觉。 9 s% y) E" d' R4 N, m1 P. I' B3 b1940年8月19日,12架零式战斗机一一型为30架轰炸重庆的九六式陆攻护航,中国空军避而不战。次日,零式战斗机一一型同样为50架轰炸重庆的九六陆攻护航,中国空军为保存实力也未接战,令身负零式战斗机实战验证职责的日本军方大失所望。9月12日,12架零式战斗机又飞至重庆上空搜索,仍未遭遇中国战机,接战不成的日军飞行员愤怒地用机枪向中国机场扫射。; t( z# c8 ?3 h( q+ G0 u
4 C2 _; \* l, p! {; J d " g4 Y$ m' Q, f( M o' y! E / {# F; }. y- E4 R) W/ N【汉口上空的A6M2零式一一型,隶属日本第12海军联合航空队】$ H/ M! z. V: ~2 D
另一方面,这些日本的新飞机赶到武汉,第1联合航空队司令山口多闻少将和大西潼次郎少将亲自迎接他们。按照这两个将军的意思,恨不得第二天就让零式战斗机去给轰炸机护航,但飞行员们谨慎的表示不能胜任。 % g" {7 z: Q' T0 j3 Z: ?毕竟零式战斗机在当时是一种刚刚投入战场的飞机,之前只在试验场飞过,没有任何实战经验。日本飞行员们表示,他们最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来适应中国湖北省战场。山口多闻少将和大西泷治郎少将恼怒的表示:一群马鹿,最多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 : [) n) S7 z7 `9 _零式战斗机飞行员无奈,在整个7月,也就是武汉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拼命训练。日本的纬度比中国的华南地区要高的,加上海洋的影响,日本国内从没有武汉这种高温天气。这批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从日本国内来到中国,对于武汉地区的高温酷暑极不适应。 1 M/ D/ g4 |, E当时12分队长横山保回忆到:虽然当天气热到了连麻雀也躲到屋檐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依旧在机场上进行训练,讲解,或者冒着炎热的阳光飞行。技术员们也不肯躲到楼里去,而是在车上或者其他飞机低下看我们模拟格斗。大家士气很高,丝毫没有被酷暑吓倒。但是,两位司令官依旧对我们的进度不满,我屡屡被传唤去,受到“太慢了”之类的训斥,虽然我比其他人还要累,但是我知道司令官是为了早日让我们出战,让更多更准的炸弹投到中国人头上,好早日打垮他们,结束战争。 8 a3 T: T( { g# s) w于是,零式战斗机在武汉地区前后试验了半个多月,模拟了多次实战飞行,随后很快用于实战。作者: a113134 时间: 2015-7-10 15:50 : z- F, L3 N( G$ g , j& l5 j1 V! i) [/ R; w" W【1941年5月,横行中国战场的A6M2零式一一型双机编队】: i( m4 C5 N* O$ y+ l
在这段时间内,国军对零式战斗机基本一无所知。3 X; x" W; Z9 L' a
一来,这种战斗机在日本国内也是高度机密,况且刚刚完成试验才短短1个月,不要说外国,就连日本海军高层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有这种飞机存在。 . J% l& w8 `4 i7 V二来,虽然在这一期间,宜昌附近的国军防空观察哨,多次发现一种小型飞机来回飞行,航程明显远过日本的96式舰载战斗机。不过,所以的防空观察哨在中国有几万人之多,其实也就是当地的民团士兵带着一个老式望远镜而已。这些民团士兵都是农民出身,基本都不识字,根本没有什么航空知识。 4 A! A, j9 K; Q: t8 E当时普通的轻型轰炸机一般是下腹部或者机翼吊着炸弹,而零式战斗机下面则吊着外挂副油箱。因为外挂副油箱是新技术,就算国军飞行员也不见得知道,所以国军地面观察哨一律把副油箱当做炸弹,所以汇报为:发现日军轻型轰炸机多架! 4 q/ `7 ]; P/ f* [ 当时国军空军高层也认为,日军将新式单座轰炸机投入战场!而当时连日军大型轰炸机都对付不了,哪还有什么心情关注这种小型轰炸机,所以没有人重视。- {" D( M, U; b' a8 |+ F7 a' E
于是,在9月13日,国军一方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遭遇了日军的12架零式战斗机,一场悲剧的空战就这样爆发了。 ; q" O; y4 X: |* ^9 t& i5 D 7 }. Z! n. X: F' O4 a6 b 2 Z- N' _' i% B+ E/ L2 u5 C/ u- w& O. K( F( t9 R0 u
在101号计划后期,由于中国空军仅剩40多架战斗机,几乎无力升空应战。即使起飞,也往往也数架作为小编队。所以整个8月,中日两军空战不多,对此国军飞行员都很不满。 9 _- t& s! v* n& d0 M# S3 Z. H% K/ R5 f/ w$ a; K. h( P/ {
他们表示:我们现在是没有什么力量,但也不能允许日军如此在我们的领空横行。这些勇敢的飞行员纷纷请缨,要求和日军决一死战,宁可全部牺牲,也算为四川人民作出一点贡献。' Q! p4 j! ]3 c" { L8 i, s
国军空军高层经过仔细研究,也得出结论:如果这样打下去,虽然貌似可以避免一定的损失,就长久来说空军还是会完蛋,等于重蹈北洋水师的覆辙。北洋水师在黄海一战后,其实还有一定的力量,却退守威海卫做鸵鸟,最后被日军整个全部吃掉,被迫全体投降,更没有对日军造成一点威胁。与其窝窝囊囊的死,还不如彻底拼了。/ \; e. X) L" U) A
所以,在9月,国军空军高层制定了倾巢而出,对日军轰炸机群给予沉重打击,迫使日本人停止轰炸的计划。国军高层将原来在重庆的第4大队,改为驻扎成都,同在程度的第3和第5大队合并。这样国军几乎所有残余的战斗机都编在这里,准备和日军决战。 ' t: L W5 w3 R" \- o" J* ]9月13日,日军出动56架轰炸机飞赴重庆上空,随行的为13架零式战斗机。国军也出动40多架战斗机,给予拦截。中午12点左右,起飞的国军苏制战斗机,在璧山上空看到不远的地方有数架日军轰炸机正在投弹。国军战斗机立即加大油门,追了上去。6 ~0 Z+ p/ w4 Y8 A* d
国军出动了第3和第4大队的大部分战斗机,包括9架I-16战斗机,25架I-152战斗机,一共为41架。就在国军战斗机飞行员准备对日本轰炸机猛烈打击的时候,突然遭遇了意想不到的袭击。一种不明型号的日军战斗机,突然从高空俯冲下来, 用2门20毫米机关炮和2挺7.7毫米机枪的强大火力组合,对国军的苏制战斗机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 Y; T: `7 U, V% z6 v% I7 K+ \ " P/ B; H4 u# k1 z: h' g3 m5 @6 d1 Z ( B, N9 `. t) L3 b E* V
7 w0 t3 k0 x) v/ z; J中国空军状况(来自国民党方面的档案)- I/ z5 \8 [' n3 p, B9 [: I
我I-16式机九架、I-15式机廿五架,先后于十时四十五分及十一时零三分由遂宁起飞,十一时四十二分达到渝市。遥见敌机大编队一群,上有模糊之白点若干(按即系敌驱逐机)。该批敌机投弹后即东逸,因我距离过远,未予追击,即于市空环绕两圈,此时敌轰炸机投弹后已远遁。 + T' E1 ~: n: O! a% r9 a遭遇敌驱逐机及战斗经过六、十一时五十七分,敌轰炸机逸去后,而奉节又发现敌机九架西进,乃命我机飞回遂宁。十二时一分,我机群于白市驿西方十余公里处对正遂宁航向飞行。l-15群之高度约为四千五百至五千五百公尺,l-16群在其上,高度约六千公尺。此时突右敌机约30余架,大小两种型式,大者收轮有座罩及无线电杆机枪约六挺,内一挺似为二公分五以上口径之小炮。小者为九七式,数较大者少,均由左侧向我机群袭击。l-16群首先接触,l-15群亦随即应战。敌机以其优越之性能,升高及脱离均能操纵自如,纵虽坠入我机射程之内,不一秒钟,亦即兔脱远去。鏖战约二十分钟,我机受伤颇多。战斗中我二机跳伞,数架被击坠落,五架迫降白市驿。总领队郑大队长虽手足均受弹伤,但仍奋勇迎敌,援救友机多架,战斗终结,掩护各机费犯遂宁。渝市始于十三时五十分解除警报。 0 _: k% D. b. X( A& o) b战斗结果综此战役,我机伤损十一架,毁十三架,人员伤九员,阵亡十员。至于敌机,则有数架冒白烟,历久未消,当系受伤(但尚未获得地面发现敌残机报告)。又有敌机之机翼断片由空坠下者(亦尚未获得地面报告,恐系敌下油箱坠落之误)。又当日空战时白市驿附近监视哨报,来见敌机坠落两架(嗣该哨复报,前报坠落系敌机俯冲低飞之误)。作者: a113134 时间: 2015-7-10 15:51
在璧山空战中牺牲中国空军烈士名单 向英雄致敬!- }' n' T6 {7 H }) m. G